在4月10号参加完上海区块链活动周的展览后,我昨日又顺便来到了杭州,参加了一场共享活动。

活动中一位共享的嘉宾给我印象很深,她是业内的资深出资者,不仅几乎一切闻名的DeFi项目她地点的团队都参加了前期出资,就连更早的BNB的首发,FTX交易所的首发她地点的团队都参加了。

咱们单单看这些项目代币现在的价格和最初价格的比照就能猜测到惊人的收益率。

她在参加圆桌论坛时共享了她对现在几大热门的观点:

对DeFi她以为一直都会是她重视的焦点,由于DeFi中依然有许多的创新空间,未来还会有很好的项目出现。

对于NFT她参加得也很早,可是也对时下NFT范畴某些出资品的价位之高表明担忧。她对一般出资者的主张是,假如要出资某些NFT一定要选那些自己真实喜欢的,并且价位不是太高的。

上面这两个观点也是我比较认同的。对价位太高的品种,我假如不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喜欢、彻底不在意出资报答,我宁愿不投、错过时机,也不愿意掉进坑里爬不出来。

此外,就总体出资而言,不管DeFi仍是NFT,她都主张对初入商场的出资者在选项目时,最好选一些大组织投的项目,由于起码这些项目被大组织筛选过一遍。

对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补充一点个人的观点。在我看来大组织在危险偏好方面会略微保存一点,因而大组织往往会投中那些群众明星,但未必会投中那些颠覆性的项目。因而,对咱们一般出资者而言,在刚入门时可以参考大组织投的项目。但假如想发明自己的成绩,获得更好的报答,仍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多学习,多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争取能找到颠覆性的项目。

现在圈内似乎还出现了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项目开端挑选“公平出售”---让一切出资者都有时机在同一个价位参加出资而不是让大组织独享低价募资的特权。我甚至以为这样的项目未来更有可能出现明星项目,而抓不抓得住这样的项目靠的就不是组织的背书而是出资者个人的判断力了。

在会后和这位资深出资者暗里沟通的过程中,她提及了不少现在许多闻名项目在前期募资时她地点的团队都参加了出资。

她在谈到一些前期出资经历时,我发现她投的这些项目中有不少在前期募资时许多出资者并不看好,所以项目方的募资非常惨白,而且价格很低,所以她的团队才干以很低的价格拿下不少比例,才干有今天的丰厚报答。

可是假如真的把时间线拉回当年,相同的时机也摆在咱们一般出资者面前,又有多少出资者会以为那是“时机”而不是“坑”呢?由于当年相同看到那些时机的许多出资者就白白放过了那些时机。

在前天文章中我共享的那个SuperRare事例不就是又一个典型吗?

我信任这样的事例今后还会发生。所以我以为在这个范畴抓不抓得住时机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和个人的认知及判断力有关,由于很有可能时机就在咱们面前,但咱们却看不到那是时机而以为那是“坑”。

视野开拓

短缺与缺乏不同,缺乏是指某物品的需求使价格或代价高于零。-《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