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幻想,DeFi、智能合约(李嘉图合约)以及数字法币在未来敞开金融生态的建设中,将是一个相得益彰的有机体。

走过了象征革新的庚子(“庚”者“更”也,“子”者“兹”也,所谓“庚子”意即“革新由此发生”)之年,本来只是作为地下暗河悄然存在的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意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一般指用去中心化协议构建敞开式金融系统),获益于微观环境、运用价值乃至商场炒作等因素,富丽回身而为年代巨流,而且其现已、正在以及即将发生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以至被界说为区块链的“第三次浪潮”而广为重视。

正所谓“春江有水鸭先知”,DeFi的巨大价值首先由其在投资商场的爆发式增长而得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确认在DeFi合约中的价值已达240亿美元。除了本钱的火热追逐外,DeFi与开源在职业运用的携手更为引人瞩目,2021年1月,开源项目Stacks更新了其2.0版本,旨在将智能合约和DeFi带入比特币世界,给比特币这一现在最有价值的虚拟财物指出了一条脱虚向实的或许途径。

一切这一切均可视为DeFi颠覆式影响的先声,其对数字经济的深刻改动及或许途径值得咱们未雨绸缪加以预判。

改动未来的起点:智能合约

虽然有种种被视为泡沫的批评,DeFi给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幻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其“源”、其“本”正是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根底设施的区块链及智能合约。

有别于人们的一般认知,智能合约概念的提出实践上还要早于区块链。1994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首提智能合约的概念,将其界说为“一套以数字形式界说的许诺,包含合约参与方能够在上面履行这些许诺的协议”。其初衷是将实体财物与可主动履行的合约相结合,将实体财物变为灵活可控的“智能财物”。

但是直到区块链,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太坊的呈现,才让智能合约有了落地的可行性,即合约能够在一个彻底揭露通明、不可篡改的环境中运行。

别的,上世纪末,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在其《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令》一书中提出了“代码即法令”(code is law)的理念,以为代码在网络空间实践上规则了举动主体的可为与不可为,扮演了类似于法令的一种人物,起到了规制网络空间行为的效果。

而跟着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呈现,意味着财物和债务能够经过代码的形式进行确认、传递乃至直接清算,这就使金融及商业买卖打破了线下传统思路的枷锁,真实完结数字化、智能化,因而也就对应呈现了“法令即代码”(law is code)的说法。实际上,假设区块链理想哪怕是部分成为实践、假设社会生产关系确因区块链诞生而进化,那么代码的“法令化”就是不可避免的。

依据前史视角反向调查,也正是在智能合约将代码这一网络空间的“法令”和物理世界的合约(合同、协议)联系起来之后,才开端真实影响人类社会的次序与利益,也才真实发挥生产力之于上层建筑的重要效果,不只从渠道,也从逻辑上打开了人类社会全面迈向数字经济年代的大门。

不可否认,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现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但是相同需求指出的是,即使是在区块链范畴,在不同的技能系统下,智能合约也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例如,以太坊下的智能合约主要用于财物的发行与搬运;而Hyperledger(超级账本)的外延则要广泛得多,例如雄安新区在工程区块链项目中就运用翼帆数科开发的智能合约来办理履约与付款。

不过,实践中虽已有了智能合约的商业实践,但不管是从形式、进程、效能亦或结构视点调查,其结合也并非臻于完美,乃至客观上还表现出对现行法令系统的应战。

首先从形式上看,智能合约是一段运行在区块链系统中的代码,在核算机界,一般对算法或逻辑的验证办法是所谓的形式化验证,司法合规并不在考虑范畴之中。因而,不论技能人员怎么严谨地开发智能合约代码,仍然无法保证所开发的产品具有发挥法令效能的效果根底。

其次从进程上看,与一般的文本合同比较,智能合约则还需求进一步将天然语言(或思维)转化为核算机语言。而这一进程不光带来不确认性,其完结难度也极大,一是范畴知识由作为社会科学的法令向作为工程科学的IT传递,其本身就颇为困难;二是缺少一个普适的、脱离技能的验证手段。因而,从文本合同到智能合约的跨越,其进程很或许失真,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智能合约的合法性问题。

再者从效能上看,确认智能合约的效能在依据层面需求结合法令与协议,在实际层面需求结合代码与程序。但是因为智能合约代码与程序在形式上并未经过严厉的法令检查,逻辑上也就不能以法令语言及研讨范式来诠释,其在遭受纠纷时的抗辩效能未经实质检验。因而,智能合约的商务可靠性也存在疑问。

最终从结构上看,传统合同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并在法令上保证这种毅力的完结,因而也就构成了一种环绕该毅力履行的中心化架构,而智能合约的核心则是寻求程序的主动履行,这使所谓的毅力表现为代码。这种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谐和既需求技能上的打破,比方合约制定进程中的可视化、规则化等,以及大量的技能实践作为样本,也需求法令理念与办法的立异,对智能合约的法令性质与效能予以明确界定和维护。

综上所述,智能合约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初次在人类前史上让一段代码依照事先约好的条件,在相关方之间依照约好完结主动买卖,然后避免了事后人为的参与或干预。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在网络空间的“法令”与实践世界的“法令”开端相互缠绕乃至PK的时分,智能合约的法令效能问题将成为约束其开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引爆未来的关键:智能合约进化

假如说区块链从头发掘了智能合约的概念,DeFi则让智能合约有了更宽广的用武之地。从美国经验来看,DeFi项目多会集在以数字钱银做典当品的去中心化假贷,经过智能合约办理假贷的全进程。但是上述情况还不是DeFi影响的悉数,实际上,假如作为其根底的智能合约能够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调整(智能合约2.0),一起统筹法令与技能两个维度,则其远景将更为可观,而这也并非天方夜谭。

比尼克•萨博晚两年,密码学家和程序员伊恩•格里格(Ian Grigg)于1996年提出了李嘉图合约,目的是为了运用更便利的东西以展开金融买卖。李嘉图合约的最初作业来自于伊恩•格里格和盖瑞•郝兰德(Gary Howland)在债券买卖中的转账和付出系统研讨,该范畴需求一种手段来捕获、识别和描绘买卖东西,因为形形色色的债券和可买卖型金融东西,每个都有明显的特征,“不适合压缩到数据库中”。有意思的是,依据作者评论,“关于这类系统,现金与债券没有差异,均需求同一种描绘”,这也暗示了李嘉图合约作为底层技能的广泛适用性。

依照作者介绍,李嘉图合约能够界说为一个满意下述条件的文件,即:

①发行人向持有人供给的合约;

②由持有人持有并由发行人办理的有价值的权利;

③人工可读(好像常见的纸质合同);

④程序可读(核算机可解析);

⑤数字签名;

⑥带着密钥和服务器信息;

⑦与唯一安全的标识符结合。

以上规划反映了这样一个实际,即李嘉图合约力求以一般法令文件的形式记载民事主体两边之间的合同,一起,它在合约履行的每一步,都和履行合约的核算机系统紧密相连,而且合约元素和核算元素之间的连接是不可消除的。别的,由于运用了加密哈希函数,合约的每一个要素都能够用唯一的加密签名来识别,因而,依据李嘉图规则的合约既能满意法令形式要求,也有其智能履行的一面,这就为DeFi广泛效果于数字经济各个范畴特别是数字金融范畴供给了或许。

回溯前史,李嘉图合约最初运用在债券上,是因为债券十分典型地满意了金融东西的两种特点,既是财物,也是合约。债券在会计系统中是一种可量化的财物,一起它也代表了发行人与持有人之间的合约协议。与任何其他类型的商业合约相同,债券的发行是当事人之间用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交流另一种有价值东西的协议的完结。正因为此,金融东西(债券)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法令上是否站得住脚。一般,这是金融律师的职责,他们对合约的具体细节进行检验,为客户的最佳利益界说买卖结构,以及保证法令遵照性等。

在区块链世界中,李嘉图合约最早和EOS(商用分布式规划区块链操作系统)关联在一起。EOS宪法草案中第7条规则,EOS区块链上的一切智能合约有必要包含李嘉图规则,其原因在于区块链上的一般智能合约均存在涉及买卖两边目的时仅靠代码本身无法有效处理的缺点。而李嘉图合约则能明确智能合约的目的,将代码从虚拟空间“拉回”实践世界。

尽管李嘉图合约是为发行金融东西而发明的,但实际上它的适用范畴远远超越金融范畴。李嘉图合约描绘的对象是财物,而财物可简略界说为“可交割的有价物质”。从这一界说动身,前文中所说到的工程建设等范畴的合同均能够李嘉图合约来描绘。当然其前提是将常用合同经过分化、构成制式、构建具有法效性的模块,并在此根底上构成完好的李嘉图合约。

从技能的视点言,除金融东西外,李嘉图合约的实践运用还十分稀有。而且,比较金融东西,商业合同的前置和预设履约条件要杂乱得多,对“意外”的处置也要杂乱得多。因而,未来还需求依照职业、产品类别、抽象流程,构成一系列的要件库作为构建李嘉图智能合约的柱石,并采取类似“搭乐高”的办法,完结智能合约创建的可视化。

从逻辑上看,依据上述办法开发李嘉图合约,因为其一是依据实践世界的合同,其二是具有人和机器皆可读的特性,因而或许成为智能合约摆脱现在窘境的打破点。李嘉图合约从法令观念动身,运用法令术语,能够在智能合约中嵌入法令及合同条款。经过李嘉图合约,有望处理当前智能合约在实践世界中的法令效能问题,然后树立数字经济在网络及物理空间均契合规制的法令关系。

脱虚向实的枢纽:敞开金融

有意思的是,除了“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DeFi在中文世界的另一个译名便是“敞开金融”,这也因应了后金融科技年代职业开展的大势。与敞开银行不同,敞开金融的着眼点是树立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假如说,前者还是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后者的愿景则是创建一个任何人只需有网络连接就能够访问的金融系统,然后最大程度地完结了金融的普惠性。

在英语国家,敞开金融和DeFi许多时分虽非一词,但也常常性地互换运用。实际上,Dharma联合创始人布兰登•福斯特在2018年最早提出DeFi概念时,敞开理念和产品形态就深刻蕴含于其以为DeFi所有必要契合的四个要件(去中心化、金融产业、代码开源与开发者渠道)之中。

从实践视角调查,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作为其应战者的渠道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的缺点,如歧视性金融服务、缺少通明度、手续费高昂以及风险转嫁行为(如抽贷)。社会舆论乃至以为,各类金融企业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的温馨,多是釜底抽薪的冷漠,这其实与金融服务的初心相距甚远,也与和谐开展理念不符。进入到21世纪,普惠金融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各类金融企业的运营机制和普惠金融的开展目标客观上却也存在距离。这种差距既需求经过方针引导加以纾解,也需求外部力量的“减熵”操作。

前来“减熵”的白衣骑士现在看来正是DeFi。在已知的DeFi项目中,除付出外,影响最大的是典当借款产品。其完结途径乃是经过智能合约匹配借方与贷方,抵质押确认后即时划转财物,进而完结假贷行为。智能合约不光为渠道供给了标准化(李嘉图模型)和互操作性的技能根底,更是在借款进程中起到通明、公正、成果不可更改等全流程办理的效果。与传统的假贷形式或其它DeFi项目比较,这类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①依据法币的借款(现在经过安稳币形式完结,未来可直接运用数字法币);

②依据数字财物的典当;

③主动完结买卖结算,下降买卖成本;

④用超量典当形式代替信用检查。

最终一点意味着经过技能手段使更多无法运用传统金融服务的集体取得服务。与传统金融比较,DeFi愈加通明、效率更高、风险更可控,也愈加公正。比方,传统金融渠道的典当物往往流动性低,当发生违约风险时,银行强制清算,财物很难取得公允价值。

现在DeFi借款在海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点对点(非国内了解的P2P)促成的形式,以Dharma为代表,经过智能合约确认借方和贷方;二是安稳币形式,如MakerDAO,没有贷方只需借方;三是流动池的形式,借方和贷方经过流动性买卖池进行买卖,而不是与买卖对手进行匹配,如Compound。无论是哪一种,现在的典当物都是数字钱银。

以上实践标明,假如数字钱银,特别是数字法币能够和DeFi相融合,所带来的将不只是金融立异的合规性,而且还将进一步拓展DeFi的商场容量。一方面,由于数字法币是现金的代替,具有零利率(短期)乃至负利率(中长期)的特点,因而,DeFi为数字法币的理财(保值增值)供给了一种全新的或许性;另一方面,数字法币自带智能合约的功能,也将使DeFi在产品规划上更简练。

如前所述,DeFi类产品的核心是智能合约,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以李嘉图模型为规划蓝本将是一种天然的选择。此外,从其本身的特征看,李嘉图合约的效果发挥也需求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可信的履行环境,二是付出媒介,数字法币恰恰能满意这两点。因而能够幻想,DeFi、智能合约(李嘉图合约)以及数字法币在未来敞开金融生态的建设中,将是一个相得益彰的有机体。

别的还值得指出的是,在建构新金融生态的一起,也亟需建构新的监管机制。这不只是体现在微观(针对产品)监管上,更体现在微观监管上。数字化技能也带来对监管有利的一面,只需准则规划得当,能够更有效地觉察商场的改变、更好地维护消费者,这其间智能合约将发挥关键性的效果。包含李嘉图合约在内的一系列DeFi技能在司法和监管范畴中的立异运用,为创造一个愈加公正、公正、揭露的社会供给了或许的手段。

比方,反垄断是保证商场健康的一个重要行动,但是传统反垄断法律进程冗繁、费时、困难重重,假如能将反垄断条例用李嘉图合约进行描绘,对某个细分商场的全局进行监控,一旦企业行为(如大大低于成本价的不当竞争等)或商场份额超过某种阈值以后,警示乃至直接采取约束办法,将可在垄断构成的前期予以操控乃至消弭。

总归,进入由DeFi界说的区块链金融新年代,智能合约不只展现为组织形式与架构,也越来越多地发挥办理功能。实际上,DeFi的引人入胜之处更多不在于实践,而在于幻想,在于重塑数字年代的生产关系,而智能合约特别是李嘉图合约则将扮演其间的重要一环。作为智能合约2.0的李嘉图合约的重大意义在于将法令规制前置到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之中,配之以区块链取证等进程操控的设置,有望大大下降信赖成本,然后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助力更公正、更健康的数字经济生态的构成。

作者:车宁,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Peter Grandich,美国哥伦比亚世界大学分布式金融研讨中心高级研讨员

视野开拓

因为21世纪以后,核心词是创新,是想象力,是变革。 当机器比你聪明的时候,不要沮丧,我们比机器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我们对文化的把握、对愿景的思考,想象力是人类巨大的机会所在。 未来并不可怕,只要你去把握。恐惧来自对未来的无知。有人跟我讲过一个蛮有意思的话题,说霍金讲人类千万不要眼外星人沟通,因为这是很可怕的,一且和外星人沟通,就会怎么样怎么样…这使我联想到很多人觉得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多么可怕,我们是否还要把握它?或者我们就应该拒绝它,不要跟它沟通,因为它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大了。我觉得,有没有外星文明、有没有外星人对人类来说仍然是存疑的。也许有外星文明,也许有外星人,它们眼地球人长得不太可能一样。对未知世界和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但是,这场由互联网带动的新的技术革命,人类是可以把握的,因为互联网文明不是从外星来的,它是从人类自己的文明中诞生的,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成果。只要去把握它、学习它,就不会被淘汰。反之,谁去抵触未来,谁不把握未来,谁不改变自己的今天,谁就一定会被历史海汰!-《马云:未来已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